月28日,日本央行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维持现行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与此同时,针对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YCC),央行维持长期利率控制目标不变,同时大幅拓展了操作弹性。有媒体和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日本央行在修正YCC副作用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日本央行表示,将短期利率继续维持在负0.1%的水平,并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长期利率控制目标继续维持正负0.5%不变。与此同时,根据市场动向,央行将增加操作中的弹性,允许作为长期利率控制目标的新发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央行的上限目标,在0.5%至1%之间波动。
日本央行向市场通报说,将以新发10年期国债收益率1.0%为目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实施无限量购买。而28日上午央行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控制目标执行的还是0.5%。通过政策“弹性化”,央行实际上将长期利率控制目标从0.5%放宽至1%。
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28日下午举行的记者会上说,把YCC操作弹性放宽至0.5%至1%之间,并不是因为市场面临长期利率上扬压力,央行也没有预期长期利率会升至1%。只是考虑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金融环境未来仍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可能给日本带来各种影响,提前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使央行有机动应对的能力。“央行认为目前是调整政策弹性的合适时机”。
由于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长期持续,暴露出很多弊病,特别是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被指令金融政策失去弹性、让市场陷入扭曲。根据此前的政策,日本央行通过无限量买入,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控制在一定目标范围,不仅使债券市场的价格偏离了合理区间,也使其他非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与10年国债收益率形成扭曲,市场定价功能受到拷问,日本债券市场流动性也趋于下降。
如何理解日本央行最新版“不变”中的“弹性化”政策?植田表示,增加政策的弹性,是为了继续维持现行政策。通过弹性化,有利于抑制YCC政策的副作用,从而使这一政策工具更加可持续。换言之,日本央行力求在YCC政策的效果与副作用之间寻求平衡。
至于为什么日本仍要维持现行超宽松货币政策,植田和男表示,这是当下日本经济物价形势的需要。虽然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已连续15个月超过2%通胀目标,但日本目前通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成本推升。随着成本推升压力下降,未来日本的工资上涨势头能否持续成为关键。央行目前对日本能够稳定、可持续地达成2%通胀目标并没有信心,这是现阶段仍需要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根本原因。
在货币政策会议的第二天突然传出“弹性化”消息,令28日的东京股市、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出现比较明显的震荡。当天下午,日经股指在央行消息发布后振幅一度超过850点,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升至1美元兑138日元水平,新发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一度涨至0.575%,为2014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三菱日联银行首席分析师井野铁兵说,把长期利率控制目标以“弹性化”方式放宽到1%,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事实上的加息。虽然现在还看不到紧缩迹象,货币政策转向紧缩还需要一定时间,但这或许是植田行长在为货币政策正常化而进行布局。
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永滨利广则表示,从央行将2024财年通胀预期调降至1.9%、2025财年维持1.6%来看,央行依然不认为日本能稳定达成2%通胀目标。所以,本次对YCC进行修正应该是为了抑制其副作用,恢复市场机能,而不是为了寻求货币政策正常化。
【美国经济衰退要开始了吗?住房数据、建筑商业绩齐跌】美国楼市作为美国经济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关于该市场的经济数据,甚至是该行业龙头个股的业绩表现都举足轻重,受到市场投资者...
当地时间周三(3月16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发布声明称,将镍交易日涨跌幅上限提高至8%,其他基本金属每日限价维持在15%,当地时间周四生效。...
新版人民币来了!手把手教你识别纸币真伪...
周二(6月15日)亚洲时段,美原油徘徊于71.02美元/桶,油价周一收盘基本持平71.78,盘中稍早曾触及逾两年高位,美国原油产量增加,以及英国推迟重启,降低了对燃料需求增长和供应趋紧的预期。...
月28日,日本央行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维持现行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变。...
7月28日,回顾昨日美元指数走势,可以说即在意料之内也在意料之外。...
二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初值增长2.4%,预期1.8%,实际个人消费环比折年率初值增长1.6%,预期1.2%。...
过去一周,金融市场异常忙碌,美国、欧洲、日本央行皆有重磅信息释出,美元、欧元、日元等剧烈波动。...
周五(7月28日)亚洲时段,现货黄金震荡微涨,目前交投于1949.80美元/盎司附近,隔夜金价大跌后,吸引了一些逢低买盘支撑金价。...
前美联储副主席Richard Clarida周四表示,他认为今年再次加息将是美联储的明智之举。...
版权所有 @2010-2019 手机版MT4 沪ICP备15014470号-14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