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经济工作“稳”字当头,其中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今年央行的相关工作任务,也将“稳”字挂在嘴边。
为何强调要“稳”?易纲直言,2022年的货币政策之所以强调“稳”,是基于当前的国内外形势。
他表示,从国内看,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影响下,短期面临下行压力,必须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从国际上看,世纪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维护内外部均衡的难度进一步增大,这也要求以稳定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来应对各种外部不确定性。
正是因为要对冲消解不稳定因素,中国才需要以“稳”应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指出,有利于中国求“稳”的积极因素之一就是由于此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有节制,使得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有较为充足的提升空间。
保持政策的连续有效、合理衔接是“稳”的重要体现。在2022年开年,中国央行就做到政策稳定。
为应对疫情冲击,央行2020年创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两项直达工具有效减轻了小微企业阶段性还本付息压力,缓解了小微企业缺抵押、融资难问题。为保持和巩固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并用更可持续的方式继续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央行决定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称,2022年将进一步积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定向支持功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该延期的要延期,该扩围的要扩围”,2022年将继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的相关支持工具,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加大对三农、小微、民营企业、先进制造业、信贷增长缓慢省份等薄弱环节、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称,2022年央行将把握好三个“稳”,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金融结构稳步优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精准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连平建议,今年稳健货币政策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多渠道促进信用扩张。积极创新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的结构性应用,发挥其在总量、价格、结构三方面的优势,支持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称,中国货币政策将在正常区间内保持稳健灵活,保障实体经济行稳致远。灵活的货币政策则将“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保持“松紧适度”,基准利率和流动性总闸口不松,防止通胀压力持续自我强化,降准政策和普惠金融政策不紧,继续为受供给冲击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有效输血。
他还特别提到,中国将更重视跨周期框架下宏观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传统逆周期调节主要侧重平抑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波动,从而实现经济运行短期稳定,跨周期调节主要考虑释放中长期政策空间和维护经济长期的稳定性,这意味着在跨周期政策框架下传统宏观政策放松时不会过松,收紧时不会过紧。(完)
联合利华将采用区块链技术对抗全球变暖...
9月15日,人民币中间价报6.8222,上调139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8361,在岸人民币上一交易日收报6.8235。美联储议息在即弱美元趋势渐明本周海外市场关注的焦点无疑是美联储议息会议。海外...
11月26日22:30至11月27日06:30汇市综述: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积极消息令美元的避险买盘受到打压,同时感恩节来临市场交易放缓也加大了美元的回撤压力。此外,日内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佳,拖累美...
6月11日, 换过美元的你可能曾留意到,每一张美元纸币和每一枚硬币的背面都印有“我们信仰上帝”的字样。 近日,据外媒报道,有人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提出,要把“我们信仰上帝...
在本轮股指的超跌修复行情中,中证500最高涨幅20%,显著高于上证50的8%和沪深300的11%,在弱势市场中,结构分化仍将持续。...
美元指数创20年新高,风暴将持续多久?...
A股已经进入风险偏好修复阶段,北上资金开始大幅回流,未来市场关注的核心点在于政策与经济修复的催化。...
6月13日,欧美股市暴跌,道指重挫约880点,纳指下挫4.7%,标普500指数跌入熊市。...
美联储即将掀起的加息潮,正在冲击着全球市场。6月13日,日本、韩国、印度等亚太市场陆续上演了“股、债、汇三杀”,随后欧美市场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抛售潮。...
观点:周五盘后有一些负面因素出现,如美联储收紧预期强化、5月信贷结构偏差,但我们认为两者均不足以改变市场趋势。...
版权所有 @2010-2019 手机版MT4 沪ICP备15014470号-14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